中新网财经频道针对蒙牛“陷害门”一事展开为期半个月的网络调查。调查过程中,近68%参与者表示反对企业聘用网络推手公司恶意影响舆论,为争夺市场份额以致践踏消费者利益。 10月20日,内蒙古警方证实:今年7月14日,蒙牛“未来星”品牌经理安某与北京博思智奇公关顾问有限公司共同商讨炒作打击竞争对手伊利“QQ星儿童奶”的相关事宜,并制定网络攻击方案。安、郝、赵等三名犯罪嫌疑人已于10月16日被内蒙古检方正式批捕。 虽然案情已经告一段落,但事件中的几个商家不可避免地再次被圈入舆论漩涡。中新网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有近68%的网友认为,企业使用网络推手恶意影响舆论,这种商业诽谤行为严重伤害了消费者的感情。一位北京的网友留言称,企业不顾消费者权益,花重金聘用网络推手与竞争对手在网上“恶斗”,轻视了产品质量,忽悠的是广大消费者的权益。对此,中国政法大学教授谭秋桂认为,部分企业通过网络推手公司影响舆论,破坏公平竞争,其影响的不仅是当事企业,还损害了食品行业的整体信誉,给公众造成不必要的恐慌心理。 国家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研究员梅新育在接受媒体访问时也表示,企业把财力主要用于广告宣传只能在短期内实现快速发展,而过度依赖广告轰炸式营销,忽略管理和技术进步,将给企业声誉保护和产品质量管控埋下祸根。这种蓄意抹黑对手口碑的网络推手操作手法,正是长期以来乳品企业偏离正常合法的商业竞争轨道而导致的必然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