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论坛系统升级为Xenforo,欢迎大家测试!
    排除公告

老城乌鲁木齐

本帖由 sohou2011-12-17 发布。版面名称:谈天说地

  1. sohou

    sohou New Member

    注册:
    2005-09-04
    帖子:
    876
    赞:
    4
    相对于新迪化城而言,因为在两幅民国地图上没有标绘老迪化城和新满城的范围,因此需要通过上面谈到的一些经验来判断。

      老迪化城,其西墙和南墙应当就是新迪化城的西墙和南墙。现代地图中和平北路以东的街道呈放射状,这与其婀侧整齐平直的街道形成明显的区别,这种放射状的街道在中国古代城市巾大都存在r城门之外,因此今天的和平北路即为老迪化城的东墙。东门与大西门对称,应当位于中山路与和平北路的交汇处。同样按照对称的原则,老迪化城的北墙当位于民主路一线,在人民广场北侧存在向南的凹陷,当是因为修建广场造成的。而且在今天民主路南北两侧,除了解放北路(是在1940年之后向北贯通扩展的),基本上不存在南北贯通的赢线形街道。这种街道布局说明,在此之前曾经存在一道阻隔,将南北两侧割裂开来,由此佐证了今民主路一线,是老迪化城北墙的位置。

      新满城,北墙和东墙应当各是新迪化城的北墙和东墙的一部分。按照满城对称布局的特点判断,西墙当在今天光华路一线,南墙当在光华路拐向西南的拐点向东延伸的胡同处。在民国地图中,在这一范围内建国路两侧存在整齐、密集的东西向的街道布局,这与清代满城典型的街道布局非常类似。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在两幅民国迪化图巾还绘制有·道环绕迪化城南侧的城垣,这应该就是迪化城的南关。“关”在中国古代城市中。指的是城墙修筑之后在城¨以外随着商业的繁荣发展起来的居住区,在战乱或者动荡的时期有时会围绕“关”修筑城墙,就规模而言,某些城市的“关”甚至要超过城市本身,比如西宁。从民国的地图来看,乌鲁木齐的南关规模也非常大,这也从侧面说明当时乌鲁木齐的繁荣。其东墙在民国地图中呈东北——西南走向,也是人民路以南最长的一条斜街,今天与此相对应的应是和平南路。南关的南墙,根据民国地图来看,位于沙拉寺巷以北的一条小胡同与龙泉街之间,在现代地图上,即应是龙泉街以南的那条小巷。南关西侧则缺少资料,根据这一带胡同的走向来看,应当位于育才巷与其东侧的胡同之间。向北可能延伸至新生巷,然后折向东连接迪化城的西城墙。步量古城

      好啦,谜团已经破解,那么拿起相机,去“步量”城市吧。上了出租车,告诉师傅要去新疆农业大学南门附近的老满城,本来以为这个地名可能已消失在当地人的脑海中,但没想到师傅却问:“是不是要去老满城街?”居然还保留有“老满城街”!刚才查看的几幅地图都上没有这个地名,真是意外的收获。

      距离不远,很快就到了老满城街,这里属于老满城(巩宁城)的东南角,下车之后先查看地势,街道南侧是一座较高的土丘,巩宁城应该是靠着这座山丘的北侧修建的。从街道的走向来看,越往西地势越高,由此判断巩宁城当初的所在应当是一座低矮的土丘。只是环顾四周,放眼望去看不到任何城垣的遗迹,沿着街道西行,走了大约50米,依然一无所得。失望之余,只好到处打听,今天的运气确实不错,一位散步的老大爷告诉我,在街道北侧“古城花园”小区中还存在一些墙垣的遗迹。按照指点,很快就找到了残存的墙垣,现状惨不忍睹,残存的墙体不是被垃圾所环绕,就是被现代的小区的院墙所遮蔽。残存的夯土墙垣断断续续大约延伸了大约300米,在新疆农大南门还看到了“巩宁城城墙遗址”的保护石碑。此后,继续向西。在老满城街与过境公路交会处的废品收购站中找到了老满城西南角的残垣。

      考察完老满城,打车前往文庙所在的新满城,很快来到位于前进街上的文庙。文庙保存虽然不算完整,但大成殿和两庑大致完好。从地势上来看,文庙所在的前进街明显位于一个高坡之上,文庙东西两侧的西后街和建国路的坡度都很大。从文庙向南步行至东风路,东风路向西,在街道的末端也存在一个很大的斜坡。综合来看,新满城原本也修建在一座山丘之上,不过现在找不到任何痕迹了。

      最后,还要考察迪化城的地势,从新满城打车前往幸福路,然后从幸福路步行前往人民路,从地形上看,虽然不是很明显,但自幸福路通往人民路存在一个缓缓向下倾斜的斜坡。步行到人民路与和平南部交界处,向南眺望和平南路,虽然已经不很明显,但如果仔细观察。依然能感觉到道路向下倾斜,这一点也反映在民国迪化图上。沿人民路西行,然后再从文化路向北步行至民主路,一路地势都非常平坦,由此来看,与老满城和新满城不同,迪化城最初是修建在地势平坦的一个台地之上的。

      乌鲁木齐的老满城和新满城都带有浓厚的军事色彩,属于“军城”,修建在较高的山丘之上,便于控制和防守。而迪化城作为一座“民城”,修建于地势平坦之处,利于城市的发展。这是中国很多古代城市选址的特点,也是在城市中旅游、考察时寻找古代城市的重要方法。相对于新迪化城而言,因为在两幅民国地图上没有标绘老迪化城和新满城的范围,因此需要通过上面谈到的一些经验来判断。

      老迪化城,其西墙和南墙应当就是新迪化城的西墙和南墙。现代地图中和平北路以东的街道呈放射状,这与其婀侧整齐平直的街道形成明显的区别,这种放射状的街道在中国古代城市巾大都存在r城门之外,因此今天的和平北路即为老迪化城的东墙。东门与大西门对称,应当位于中山路与和平北路的交汇处。同样按照对称的原则,老迪化城的北墙当位于民主路一线,在人民广场北侧存在向南的凹陷,当是因为修建广场造成的。而且在今天民主路南北两侧,除了解放北路(是在1940年之后向北贯通扩展的),基本上不存在南北贯通的赢线形街道。这种街道布局说明,在此之前曾经存在一道阻隔,将南北两侧割裂开来,由此佐证了今民主路一线,是老迪化城北墙的位置。

      新满城,北墙和东墙应当各是新迪化城的北墙和东墙的一部分。按照满城对称布局的特点判断,西墙当在今天光华路一线,南墙当在光华路拐向西南的拐点向东延伸的胡同处。在民国地图中,在这一范围内建国路两侧存在整齐、密集的东西向的街道布局,这与清代满城典型的街道布局非常类似。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在两幅民国迪化图巾还绘制有·道环绕迪化城南侧的城垣,这应该就是迪化城的南关。“关”在中国古代城市中。指的是城墙修筑之后在城¨以外随着商业的繁荣发展起来的居住区,在战乱或者动荡的时期有时会围绕“关”修筑城墙,就规模而言,某些城市的“关”甚至要超过城市本身,比如西宁。从民国的地图来看,乌鲁木齐的南关规模也非常大,这也从侧面说明当时乌鲁木齐的繁荣。其东墙在民国地图中呈东北——西南走向,也是人民路以南最长的一条斜街,今天与此相对应的应是和平南路。南关的南墙,根据民国地图来看,位于沙拉寺巷以北的一条小胡同与龙泉街之间,在现代地图上,即应是龙泉街以南的那条小巷。南关西侧则缺少资料,根据这一带胡同的走向来看,应当位于育才巷与其东侧的胡同之间。向北可能延伸至新生巷,然后折向东连接迪化城的西城墙。步量古城

      好啦,谜团已经破解,那么拿起相机,去“步量”城市吧。上了出租车,告诉师傅要去新疆农业大学南门附近的老满城,本来以为这个地名可能已消失在当地人的脑海中,但没想到师傅却问:“是不是要去老满城街?”居然还保留有“老满城街”!刚才查看的几幅地图都上没有这个地名,真是意外的收获。

      距离不远,很快就到了老满城街,这里属于老满城(巩宁城)的东南角,下车之后先查看地势,街道南侧是一座较高的土丘,巩宁城应该是靠着这座山丘的北侧修建的。从街道的走向来看,越往西地势越高,由此判断巩宁城当初的所在应当是一座低矮的土丘。只是环顾四周,放眼望去看不到任何城垣的遗迹,沿着街道西行,走了大约50米,依然一无所得。失望之余,只好到处打听,今天的运气确实不错,一位散步的老大爷告诉我,在街道北侧“古城花园”小区中还存在一些墙垣的遗迹。按照指点,很快就找到了残存的墙垣,现状惨不忍睹,残存的墙体不是被垃圾所环绕,就是被现代的小区的院墙所遮蔽。残存的夯土墙垣断断续续大约延伸了大约300米,在新疆农大南门还看到了“巩宁城城墙遗址”的保护石碑。此后,继续向西。在老满城街与过境公路交会处的废品收购站中找到了老满城西南角的残垣。

      考察完老满城,打车前往文庙所在的新满城,很快来到位于前进街上的文庙。文庙保存虽然不算完整,但大成殿和两庑大致完好。从地势上来看,文庙所在的前进街明显位于一个高坡之上,文庙东西两侧的西后街和建国路的坡度都很大。从文庙向南步行至东风路,东风路向西,在街道的末端也存在一个很大的斜坡。综合来看,新满城原本也修建在一座山丘之上,不过现在找不到任何痕迹了。

      最后,还要考察迪化城的地势,从新满城打车前往幸福路,然后从幸福路步行前往人民路,从地形上看,虽然不是很明显,但自幸福路通往人民路存在一个缓缓向下倾斜的斜坡。步行到人民路与和平南部交界处,向南眺望和平南路,虽然已经不很明显,但如果仔细观察。依然能感觉到道路向下倾斜,这一点也反映在民国迪化图上。沿人民路西行,然后再从文化路向北步行至民主路,一路地势都非常平坦,由此来看,与老满城和新满城不同,迪化城最初是修建在地势平坦的一个台地之上的。

      乌鲁木齐的老满城和新满城都带有浓厚的军事色彩,属于“军城”,修建在较高的山丘之上,便于控制和防守。而迪化城作为一座“民城”,修建于地势平坦之处,利于城市的发展。这是中国很多古代城市选址的特点,也是在城市中旅游、考察时寻找古代城市的重要方法。乌鲁木齐代孕网www.13909918888.com 乌鲁木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