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了偶老爸博客上的文章,一阵看不懂... 有代沟? :sweat: --------------------------- “板栗饼”是以板栗为原料烘制而成的地方特色饼。我们这里每斤6元,近期促销则买1斤送0.5斤(广告明示)。 今天傍晚,有一中年女士到门市问女老板:“只买一斤板栗饼什么价”?女老板脱口而出:“5元”! 在没有讨、还价的情况下交易成功! 在旁也想买板栗饼的我,不由插上一句:“你何不再多花1元,就可多出0.5斤的板栗饼”。她利索地答道:“我只要1斤”! 我心里就纳闷:一贯精打细算的女同胞,今天咋就碰到这么个浪费货?!于是,我又插话:“那你不要的这0.5斤就我买了”?老板边称边说:“那你要付2元”!还没等我答话,这位女士却抢着说:“对,付2元,其中1元是我的!” 谁都知道,我的交易成败,直接关系这1元“利润”的形成与否。 然而,“利润”尚未形成,就都有了口头“订单”,让我再次纳闷:如果交易败,那当然就什么也不存在;如果交易成,那“利润”本身已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利润分配问题已经暴露,应如何应对、怎样解决。 最后,我选择了前者,因为我预感到问题的复杂性。 有人一定会说,这种选择不可取,它既是回避现实、更是逃避责任! 我愿意接受这种善意的指责,但我无法接受残酷的现实。
6元1.5斤,不就是4元1斤,2元0.5斤么 那个傻帽5元买了一斤,你就算付了2元买了0.5斤,商家如果给折扣1元那个傻帽,商家仍然是按照6元1.5斤的标准做生意。 根本不存在“1元的利润”,有什么好纳闷的。 商家也是白痴。换了我,0.5斤还是要收2.5元,那么两个人我可以多赚1.5元,前面那个傻帽还没借口要抽成。(当然,买3元0.5斤那是最佳状态,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