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论坛系统升级为Xenforo,欢迎大家测试!
    排除公告

青山会提醒你不要被阶层固化了

本帖由 歌月夜2018-01-15 发布。版面名称:广告与链接交易

  1. 歌月夜

    歌月夜 Member

    注册:
    2017-11-27
    帖子:
    174
    赞:
    0
    前一阵子,北京文科状元熊轩昂的一句“现在的状元都是这种家里又好又厉害的”掀起了阶层固化、精英教育的讨论。我的朋友圈里有一派认为熊轩昂比同龄人更有见识,说的都是真相;另一派则认为这是既得利者“赤裸裸”的炫耀,让农村孩子情何以堪。几乎同时,李嘉诚在汕大毕业典礼的演讲中还在谆谆教诲学子们,愚人才抱怨命运,而希望自己有一个富爸爸,这样的心态已经输在起跑线上,命运大赢家不被世俗绑定,专注自我修炼。究竟状元揭露的“出身差异”是命运真相,还是富豪力荐的“自律坚持”决定人生高下?

      阶层存在,抱怨无用,枷锁可突破

      在我看来这其实是同一件事儿,如果把人生当做一场众人参与的马拉松,你从小就接受顶级教练的科学训练,营养膳食精密得当,国内外大赛经验丰富,胜算肯定高一些。但是,世界上还有从小无人理睬,凭借自己努力,光着脚参加马拉松的肯尼亚冠军。说白了,如果你出生就中了彩票,还特别努力那就属于快马加鞭;如果你是寒门子弟,对不起,那就只能自己抽打自己了。

      在任何时代,社会阶层的存在都是一个不争的客观事实,你生在8楼,爬到12楼肯定比住地下室的省劲儿,住在地下室的要想爬到12楼也不是完全没有希望,只是要付出更多的艰辛和努力。但是哪怕无法夺冠,至少可以努力更上一层楼,总是抱怨自己生在地下室,终归是于事无补。

      最近在网上看到一张照片,狗主人出来遛狗,忘了拿外套就把狗留在门外,自己回去拿衣服。出来的时候狗狗乖乖地呆在原地,亮点是那条狗绳一直都被套在地上的一只矿泉水瓶上。狗狗被驯化得如此乖顺,这样的“假枷锁”也能把它牢牢束住。作为狗这是一种呆萌,但是如果换做是人就太可悲了。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原生家庭对我们的影响就像主人对这只狗狗的训练一样,那些一遍遍重复种植在我们心中的信念以及思考和行为模式可能会伴随我们一生。基于家庭背景的差距,比如阶层、人脉与资源,可能不容易跨越,但是信念与思考行为模式的枷锁,我们有可能通过觉察和努力,突破超越。

      一个朋友从小家庭就一直在贫困线附近挣扎,父亲因打架入狱,母亲脾气暴躁。所幸,她靠着自己的努力取得硕士学位,长得也算美丽可人,但是无论职业还是爱情都不尽如人意。她从小到大脑袋里就有一段自动播放的循环语音,“不会有人喜欢你,你是多余的。”这种信念不仅让她在职场上自卑胆怯,也让她在爱情中敏感多疑。贫困对她最大的伤害在于——“我家很穷”已经变成了“我不如别人”“我没有价值”。人生最大的创痛往往不是那些伤口疤痕,而是不再相信。

      【贫穷与贫穷思维

    著名的“棉花糖实验”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小时候能忍住不吃棉花糖的孩子,因为能够“延迟满足”,长大以后其学业成就和收入都更高。但是,这并不是故事的全部。有人在做棉花糖实验前操纵了孩子对实验者的信任,他们发现,如果孩子不相信实验者的承诺,他们更可能吃掉眼前的棉花糖,而不是忍着不吃等实验者回来给予奖赏。实验者据此推断,那些生活在贫穷动荡家庭的孩子更注重短期目标和及时满足,因为他们不相信未来,未来只意味着更多不确定性。举个例子,如果你家里欠了3万块钱的外债(每年10%的利息),现在白给你3万块钱,你会选择马上把债还了,还是拿出6000块钱支付两年的利息,把剩下的24000元用来学习一项新技能?贫穷思维更容易迫使人们选择第一种方式,毕竟把钱还清了可以减少现实压力。不过,很多人说,“我这么忙,哪有时间学习,我得先把房租赚出来再说。”不断地重复今天,明日只会更差。

    注释:本文来源于“青山会”内容编辑部门,如有转载请注释说明文章来源 http://www.qingshanhui.com